■ 本報記者 劉 旭
今年以來,全球鋼材市場面臨多重壓力。世界鋼鐵協會的數據顯示,中國作為全球最大鋼材生產國,2月粗鋼產量同比下降3.3%至7890萬噸;2月全球粗鋼產量同比下降3.4%至1.447億噸。而美國自3月12日起對所有進口鋼鐵和鋁征收25%的關稅,全球貿易環境變得更加復雜,影響鋼鐵的國際貿易量和價格。需求疲軟、政策博弈等因素交織,共同構成了2025年開年鋼材市場的復雜圖景。2025年,鋼鐵行業將在環保合規、成本控制與全球化布局中不斷探尋新的平衡。
需求疲軟
近年來,多個國家房地產行業持續低迷。中國房地產行業的持續調整,使得鋼鐵需求受到抑制,這也是中國粗鋼產量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在美國、歐盟、日本和韓國等關鍵地區,住房建設活動在經歷了前期由低利率推動的增長期后,隨著各經濟體央行提高借貸成本以應對通脹,自2023年開始急劇下降,這種放緩影響了建筑行業的發展,從而降低了對鋼鐵的需求。
另外,全球制造業活動持續疲軟,家庭和企業在耐用品投資上較為謹慎,成本高、經濟不確定性和融資環境收緊,導致人們持觀望態度,推遲支出決策,使得制造業對鋼鐵的需求增長緩慢。不過,隨著全球經濟韌性的展現、融資環境的放寬以及被壓抑的需求釋放,預計未來全球制造業活動將有所復蘇,進而帶動鋼鐵需求增長。
關稅沖擊
美國政府對鋼鋁、汽車等產品連加關稅,這一貿易保護主義行為是當前影響全球鋼市的重要因素,引發其他經濟體的連鎖反應。
歐盟委員會3月19日發布“鋼鐵與金屬產業行動計劃”,提議自2025年4月1日起收緊現行的鋼鐵保障措施,旨在增強行業競爭力,應對美國鋼鐵關稅的潛在影響。據了解,歐盟現行的保障措施是采用鋼鐵進口配額的機制,超出配額部分需繳納25%的關稅。
而日本一旦對美國的鋼鋁出口受阻,國內產能無法有效消化,必然導致產量下降。3月24日,日本制鐵公司社長今井正稱,美國政府對鋼鋁、汽車等產品加征關稅的措施可能導致日本國內粗鋼產量一年減少數百萬噸,總產量降至8000萬噸以下。屆時日本粗鋼年產量將降至半個多世紀以來最低水平。
對于韓國,關稅的提高可能使韓國鋼鐵企業重新調整市場布局,尋找新的出口目的地。美國曾是韓國重要的鋼鐵出口市場,2024年韓國鋼鐵總出口額中,對美出口約占13%。根據2018年簽署的韓美自由貿易協定,韓國可享受每年263萬噸的輸美鋼鐵免稅配額,但該配額此次也被取消。近日,韓國第二大鋼鐵制造商——現代制鐵公司宣布進入“緊急管理”狀態,可見韓國鋼鐵行業的壓力與美國的關稅政策脫不了干系。
此外,馬來西亞將延長鋼鐵投資暫停令。近日,馬來西亞宣布延長將于今年8月份到期的,自2023年8月15日起針對當地鋼鐵產能快速擴張現狀,實施了為期兩年的鋼鐵投資暫停令。
產業重構
2025年開年,全球鋼材市場在迎來因貿易保護主義而使得需求萎縮的“寒冬”的同時,也將為技術革新與綠色轉型“破冰”。
中國綠色低碳轉型正逐步深入。2月21日,《關于促進企業溫室氣體信息自愿披露的意見》頒布,提出穩步推進企業溫室氣體信息自愿披露工作。鋼鐵、鋁冶煉等行業是中國溫室氣體排放的重點行業,通過一系列披露機制的建設,將加快健全綠色低碳發展機制。3月26日,生態環境部發布了《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覆蓋鋼鐵、水泥、鋁冶煉行業工作方案》,鋼鐵行業被正式納入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
歐盟優化鋼鐵業發展。歐盟委員會2月26日發布《清潔工業協議》,根據《清潔工業協議》下的《工業脫碳加速器法案》,歐盟委員會將為工業產品推出自愿碳強度標簽,2025年從鋼鐵開始,然后是水泥。該舉措旨在加快能源密集型行業獲得清潔能源。此類標簽將使工業生產商能夠區分其生產活動的碳強度,并從有針對性的激勵措施中受益。據悉,鋼鐵的碳強度標簽將基于行業現有的報告來制定。
日本的鋼鐵業正積極通過氫冶金技術革新推進低碳轉型。據日本氫煉鐵財團產業聯盟技術顧問村上英樹介紹,當前日本鋼鐵企業正通過氫冶金等技術革新推動行業轉型,由日本新能源與工業技術發展組織資助的COURSE50項目和煉鋼綠色創新項目,正逐步發展成為日本鋼鐵業轉型的動力引擎。據悉,COURSE50項目于2008年啟動,旨在開發可以在高爐應用的氫還原技術。
當前,全球鋼市既面臨著需求結構調整、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等挑戰,也擁有新興市場需求增長、綠色轉型帶來的新機遇。雖然短期內鋼市或許仍會在產量波動、價格震蕩中前行,但從長遠視角來看,隨著全球經濟的逐步復蘇和產業結構的持續優化,鋼鐵行業有望通過技術創新、產能優化以及市場拓展等方式,實現更為穩健且可持續的發展。